藍牙模塊資訊 | 藍牙5.0標準是否啟用,你還不清楚么!
藍牙模塊資訊 | 藍牙5.0標準是否啟用,你還不清楚么!
這意味著:
藍牙的信號傳輸距離能夠覆蓋整戶公寓,甚至是整棟小型樓房,而不再是以往的一個房間。
更快的傳輸速度,使反應更快、性能更高的藍牙設備成為可能。
更穩定可靠的藍牙連接。
更好的商用藍牙前景。大幅增強的藍牙廣播,使基于藍牙信標的物聯網應用更加強大,比如某商店向店內消費者的手機推送廣告和優惠券。
但是,藍牙5.0并不會帶來:
藍牙耳機、音響的音質大幅提高
藍牙5.0對音頻信號的壓縮、延遲和能耗并沒有優化。雖然,建立在藍牙5.0 更遠信號傳輸距離、更高速率的基礎上,未來的藍牙版本很可能進行相關工作,但據雷鋒網所得消息,這至少要等到2018年。
更先進的物聯網網狀網絡(mesh networking)
此次藍牙標準的升級,并沒有把網狀網絡技術考慮在內。事實上,后者是一項獨立研發的技術。它使藍牙設備能相互作為對方的轉發器(hub),如同長城烽火臺那樣,一站站把信號傳遞得更遠。雷鋒網得知,這項仍在研制中的技術最快明年初才能面世,而且會同時兼容藍牙4和5系列的協議.
藍牙模塊應用時間:
各類搭載藍牙的電子設備,從智能手機、可穿戴產品到智能家居,都將在未來逐步升級至藍牙5.0協議。
現在,數碼廠商們已經可以制造并認證,搭載藍牙5.0的設備。批采用新標準的產品預計會在2到6個月內,與消費者見面。大批藍牙5.0數碼產品的面世可能要等到2017年底。
藍牙現行標準的困境:
藍牙5.0能否達到藍牙技術聯盟所承諾的“4倍距離,2倍速度, 8倍藍牙廣播”,尚待相關產品面世后進行驗證。但即便是對信號傳輸距離和速率的“小幅”提升,也能大幅改善藍牙設備的使用體驗,尤其是解決藍牙技術的幾個痛點:
1、數據傳輸緩慢。如果有其他選擇,沒有消費者會用藍牙傳大文件。
2、傳輸距離短,用戶從一個房間走到另一個房間,連接就會出問題。
3、設備連接不穩定,頻繁掉線。小編喜歡戴著耳機跑步,就偶爾會出現1、2秒的信號中斷。
在家庭中有越來越多藍牙設備的今天(鍵盤、鼠標、耳機、音響等等),這些問題被不斷放大,更不要說物聯網的大量需求。
對此,藍牙技術聯盟戰略總監Chuck Sabin表示,建立藍牙5.0標準,“是為了提高設備之間的連接質量和‘互用性’(interoperability)”,讓藍牙成為家庭數碼產品,以及指數級增長的物聯網設備的更佳選擇。有外媒認為,通過這次技術規范升級,該聯盟終于對藍牙連接不穩定的問題“動真格”。
新標準前景
1.消費者
眾所周知,現行的藍牙4.2標準不足以維持連接一戶家庭的全部藍牙設備。若一切如宣傳所說,新5.0標準將徹底改變這一情況。雷鋒網還獲得消息, 升級后的藍牙訊號有更強抗Wi-Fi和LTE信號干擾的能力,能在一定范圍內規避堵塞的電波,使家庭的各個數碼設備保持信號通暢。追求極簡主義的消費者把相關外設全部升級為藍牙版,已不再是夢。
對于一些有較高藍牙連接需求、現行標準已達到極限的情況,消費者也會察覺到升級——比如說智能手表。今天的智能手表,極大多數依賴與手機的藍牙連接,藍牙4.2已經成為制約智能手表功能的一個瓶頸。雷鋒網認為,各廠商的旗艦智能手表將從藍牙5.0受益匪淺,屆時支持藍牙5.0一定會成為賣點。
2.物聯網
對物聯網來說,藍牙5.0的誕生恰逢其時。 ABI Research預計,截至2021年,全世界將有480億聯網設備,其中約三分之一會搭載藍牙。該機構研究人員Andrew Zignani表示:
“全世界的無線連接市場正在快速增長,到2021年,預計IC設備的年出貨量將達到100億臺。藍牙5.0的發布預計將在物聯網的各個垂直領域創造新機會,降低系統復雜程度和成本,并給予設備供應商更大的靈活空間——開發新出現的各種應用方式和場景”。
它將帶來一場技術革命:提供更穩定的連接,并推動藍牙信標在物聯網設備中的普及。這會大幅降低連接門檻,并為物聯網應用提供無縫體驗。
“藍牙在未來物聯網中的角色”。從左至右:用戶應用,物聯網,藍牙和網絡傳輸中心,低功耗藍牙設備。
最后,我們來看看藍牙技術聯盟執行總裁Mark Powell的話:
"這意味著藍牙信號對整戶家庭和整棟建筑的覆蓋,以及在戶外、工業、商業領域新的應用方式。通過藍牙5.0,我們不斷進行技術升級來滿足消費者和物聯網開發者們的需求。與此同時,我們仍然堅持藍牙模塊的核心價值:做簡單、安全、連接性好的全球無線標準!。
什么是藍牙技術聯盟(Bluetooth SIG)?作為代表藍牙技術的官方組織,它是全球超三萬家公司加盟的非盈利機構,也是藍牙商標的所有者。它以制定藍牙標準、推動該技術的普及和發展為宗旨。它對藍牙5.0的發布,意味著該標準終于邁入商業化階段,已能投放市場。
- 4倍信號范圍
- 2倍連接速度
- 藍牙廣播8倍數據傳輸
這意味著:
藍牙的信號傳輸距離能夠覆蓋整戶公寓,甚至是整棟小型樓房,而不再是以往的一個房間。
更快的傳輸速度,使反應更快、性能更高的藍牙設備成為可能。
更穩定可靠的藍牙連接。
更好的商用藍牙前景。大幅增強的藍牙廣播,使基于藍牙信標的物聯網應用更加強大,比如某商店向店內消費者的手機推送廣告和優惠券。
但是,藍牙5.0并不會帶來:
藍牙耳機、音響的音質大幅提高
藍牙5.0對音頻信號的壓縮、延遲和能耗并沒有優化。雖然,建立在藍牙5.0 更遠信號傳輸距離、更高速率的基礎上,未來的藍牙版本很可能進行相關工作,但據雷鋒網所得消息,這至少要等到2018年。
更先進的物聯網網狀網絡(mesh networking)
此次藍牙標準的升級,并沒有把網狀網絡技術考慮在內。事實上,后者是一項獨立研發的技術。它使藍牙設備能相互作為對方的轉發器(hub),如同長城烽火臺那樣,一站站把信號傳遞得更遠。雷鋒網得知,這項仍在研制中的技術最快明年初才能面世,而且會同時兼容藍牙4和5系列的協議.
藍牙模塊應用時間:
各類搭載藍牙的電子設備,從智能手機、可穿戴產品到智能家居,都將在未來逐步升級至藍牙5.0協議。
現在,數碼廠商們已經可以制造并認證,搭載藍牙5.0的設備。批采用新標準的產品預計會在2到6個月內,與消費者見面。大批藍牙5.0數碼產品的面世可能要等到2017年底。
藍牙現行標準的困境:
藍牙5.0能否達到藍牙技術聯盟所承諾的“4倍距離,2倍速度, 8倍藍牙廣播”,尚待相關產品面世后進行驗證。但即便是對信號傳輸距離和速率的“小幅”提升,也能大幅改善藍牙設備的使用體驗,尤其是解決藍牙技術的幾個痛點:
1、數據傳輸緩慢。如果有其他選擇,沒有消費者會用藍牙傳大文件。
2、傳輸距離短,用戶從一個房間走到另一個房間,連接就會出問題。
3、設備連接不穩定,頻繁掉線。小編喜歡戴著耳機跑步,就偶爾會出現1、2秒的信號中斷。
在家庭中有越來越多藍牙設備的今天(鍵盤、鼠標、耳機、音響等等),這些問題被不斷放大,更不要說物聯網的大量需求。
對此,藍牙技術聯盟戰略總監Chuck Sabin表示,建立藍牙5.0標準,“是為了提高設備之間的連接質量和‘互用性’(interoperability)”,讓藍牙成為家庭數碼產品,以及指數級增長的物聯網設備的更佳選擇。有外媒認為,通過這次技術規范升級,該聯盟終于對藍牙連接不穩定的問題“動真格”。
新標準前景
1.消費者
眾所周知,現行的藍牙4.2標準不足以維持連接一戶家庭的全部藍牙設備。若一切如宣傳所說,新5.0標準將徹底改變這一情況。雷鋒網還獲得消息, 升級后的藍牙訊號有更強抗Wi-Fi和LTE信號干擾的能力,能在一定范圍內規避堵塞的電波,使家庭的各個數碼設備保持信號通暢。追求極簡主義的消費者把相關外設全部升級為藍牙版,已不再是夢。
對于一些有較高藍牙連接需求、現行標準已達到極限的情況,消費者也會察覺到升級——比如說智能手表。今天的智能手表,極大多數依賴與手機的藍牙連接,藍牙4.2已經成為制約智能手表功能的一個瓶頸。雷鋒網認為,各廠商的旗艦智能手表將從藍牙5.0受益匪淺,屆時支持藍牙5.0一定會成為賣點。
2.物聯網
對物聯網來說,藍牙5.0的誕生恰逢其時。 ABI Research預計,截至2021年,全世界將有480億聯網設備,其中約三分之一會搭載藍牙。該機構研究人員Andrew Zignani表示:
“全世界的無線連接市場正在快速增長,到2021年,預計IC設備的年出貨量將達到100億臺。藍牙5.0的發布預計將在物聯網的各個垂直領域創造新機會,降低系統復雜程度和成本,并給予設備供應商更大的靈活空間——開發新出現的各種應用方式和場景”。
它將帶來一場技術革命:提供更穩定的連接,并推動藍牙信標在物聯網設備中的普及。這會大幅降低連接門檻,并為物聯網應用提供無縫體驗。
“藍牙在未來物聯網中的角色”。從左至右:用戶應用,物聯網,藍牙和網絡傳輸中心,低功耗藍牙設備。
最后,我們來看看藍牙技術聯盟執行總裁Mark Powell的話:
"這意味著藍牙信號對整戶家庭和整棟建筑的覆蓋,以及在戶外、工業、商業領域新的應用方式。通過藍牙5.0,我們不斷進行技術升級來滿足消費者和物聯網開發者們的需求。與此同時,我們仍然堅持藍牙模塊的核心價值:做簡單、安全、連接性好的全球無線標準!。
“推薦閱讀”
- 2020-07-03在選擇藍牙模塊時要考慮到哪些方面
- 2020-07-03藍牙模塊和藍牙芯片的差別在哪
- 2020-05-23低功耗藍牙模塊具有哪些優勢呢
- 2020-05-23影響藍牙模塊性能的因素有哪些呢
- 2020-03-11全方位分析藍牙技術4.0和4.1標準
【本文標簽】:藍牙模塊,
聯系瑞榮達電子

深圳市瑞榮達電子有限公司
服務熱線:0755-27659920
手機聯系:13528885270
傳真號碼:13528885270
客服QQ:
地址:深圳龍華新區華興路龍泉科技園A區B棟二樓